欢迎访问 福建干部培训网 关于我们|
陈跃辉,男,汉族,福建漳州人,1962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2015年曾任系副主任、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数值代数、矩阵论及其应用(图矩阵、微分方程数值解)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4年在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从1984年9月至今,一直 在闽南师大数统学院任教,其间1986年至1988年到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助教班学习,1996年至1997年到厦门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2年至2003年作为访问学者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主要成就: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学校科研项目3项,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厅科研项目多项,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项。近期学术代表作:[1]陈跃辉. 分数阶扩散方程的加权隐式差分格式[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 2015(28), 3:1-5[2]Yuehui Chen,Jiqing Wan. Ordered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tangent bicycle graph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2013(49)19:62-68 (EI检索)[3]Yuehui Chen. A fast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determinant and the inverse of a pentadiagonal Toeplitz matrix[J]. Engineering,2013,5:25-28[4]Yuehui Chen, Juan Liang, Dongxu Zhu.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angent bicycle graph with nullity o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2013(34),4:10-19 (EI检索)[5]Yue-hui Chen, Cheng-Yi Yu. A new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inverse and the determinant of a Hessenberg matrix[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11(218):4433-4436 (SCI检索)[6]Chen Yuehui, Zhao Liqun, Yu Chengyi. A new algorithm for evaluating the determinant and the inverse of a periodic tridiagonal matrix[J]. J. Math. Study(Quarterly), 2011(44),1:27-35[7]余承依, 陈跃辉. 周期三对角矩阵逆的一种新算法[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40),22:192-198[8]陈跃辉. 非负矩阵Perron根的上界[J]. 数学研究, 2008(41), 4:422-425
林国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数字福建气象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曾获得山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闽南师范大学“五四青年奖章”,漳州市“气象服务贡献奖”。中国人工智能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委员,福建省生物数学学会理事,漳州市气象学会常务理事。2007年4月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在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学一年。主要从事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粗糙集与粒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1项,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3项,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先后在《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软件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山东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1. Guoping Lin*, Jiye Liang, Yuhua Qian, Jinjin Li, A fuzzy multigranulation decision-theoretic approach to multi-source fuzzy information system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91,(2016)102-113Doi.org/10.1016/j.knosys.2015.09.22(SCI 2区)1月(A类)2. Guoping Lin, Jiye Liang, Yuhua Qian, An information fusion approach combining multigranulation rough sets and evidence theory, Information Sciences 314(2015)184-190. WOS:000355050200012(SCI 2区已经出版)9月.(A类)3. Guoping Lin, Jiye Liang, Yuhua Qian, Multigranulation rough sets: from partition to covering, Information Sciences, 241(20) (2013) 101-118. WOS:000320678200008 (SCI 2区已出版)8月(A类)4. Guoping Lin, Jiye Liang, Yuhua Qian, Uncertainty measure for multigranulation approximation sp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5, 23(03)443-457. WOS:000355928500007(SCI 4区B类).6月5. Guoping Lin, Jiye Liang, Yuhua Qian, Topological approach to multigranulation rough se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5(2)(2014)233-243. WOS:000348039800006(SCI4区已出版B类))4月6. 林国平,梁吉业,钱宇华,基于多粒度视角下的D-S证据理论融合策略,计算机科学, 2014, 41(2) 45-48.(核心已经出版B类))3月7. 林国平,梁吉业,李进金,多源决策信息系统的决策规则性能评价,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5年7月,28(7)657-664.(一级核心B类))8. Yaojin Lin, JinJin Li, Peirong. Lin, Guoping Lin, Jinkun Chen, Feature selection via neighborhood multigranulation fusion, Knowledge-Based Systems, 67(2014) 162–168.9. Yuhua Qian, Yebin Li, Jiye Liang, Guoping Lin, Chuangyin Dang. Fuzzy granular structure dista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015, 23(6): 2245-2259. (SCI源期刊)10. Anhui Tan, Weizhi Wu, Jinjin Li, Guoping Lin, Evidence-theory-based numer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granulation rough sets in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ystems, Fuzzy Set and Systems, doi:10.1016/j.fss.2015.08.016. (SCI源期刊)11. Anhui Tan, Jinjin Li, Yaojin Lin, et al. Matrix-based set approximations and reductions in covering decision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2015, 59: 68-80. (SCI源期刊)12. Anhui Tan, Jinjin Li, Guoping Lin. Connections between covering-based rough sets and concept latt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56 (2015): 43-58. (SCI源期刊)13. Tan, Anhui, Jinjin Li, Guoping Lin, Yaojin Lin. Fast approach to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cove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using matrix operation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5,79, 90-98. (SCI源期刊)14. Yuhua Qian,Xinyan Liang,Guoping Lin,Qian Guo,Jiye Liang,Local multigranulation decision-theoretic rough se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82 (2017) 119–137.科技项目:1.2018年9月获得省高校新世纪人才项目,经费6万;2.新立项目---林国平(申请人),面向多源数据的多粒化方法研究,浙江省海洋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OBDMA201603,2016.4-2018.4,经费2万,在研,主持;3.新立项项目----林国平(申请人),主持2017闽南师大教改项目重点课题,依托数学交叉学科竞赛探索大数据分析专业群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G201703,2017.6-2019.6,经费1万,主持,已经结题;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1603173,面向多源数据的多粒度方法研究,2017/01-2020/12,经费22万元,主持,已经结题;5.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多源数据的多粒度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2016J01315,2016.4-2019.4,经费5万,主持,已经结题;6.多粒度粗糙数据分析中的粒度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JA13204),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2013.09-2015.09,经费1万,主持,已经结题;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379021,基于覆盖粗糙集的网络拓扑图中最小顶点覆盖问题的研究,2014/01-2017/12,经费65万元,参与,已经结题,排名5/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1303131,基于多数据源协同学习方法的方剂组配规律研究,2014/01-2016/12,经费23万元,参与,已经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672272,基于粒计算的多模态多标记数据分类建模研究2017.01-2020.12,经费74万,参与,排名第二.
沈钦锐,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开始任职于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泛函分析,对泛函分析中关于非紧性测度、算子非紧性测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在《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Studia Mathematica》,《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数学进展》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已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项目(No.11801255),17年高校博士科研启动费(L21704);已完成1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项目(B11707)。主讲了《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复变函数》等多门课程,多次在教学比赛中获奖,指导的14级本科生(陈科达)获闽南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
一、基本情况李克典,男,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郑州大学数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7月至2004年2月在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数学系任教.2004年3月至今在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任教.二、获得奖励与荣誉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获“福建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获“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6年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华东赛区特等奖;2017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三、教学工作从事数学教育教学40多年,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在高等学校承担本科生《数学分析》、研究生《拓扑学基础》等基础课、专业课教学.2013年主持国家级(2012年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项目;2006年主持省级《数学分析》精品课程课建设;2008年主持省级数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主持省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建设;2014年主持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年主持省级《数学分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2019年获得省级认证;2019年主持省级《数学分析》慕课教学团队建设.四、科研工作主要从事一般拓扑学及其应用、不确定性理论及其应用等的科学研究.2005年以来主持完成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主持完成福建省资助省属高校科研专项项目和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项,在《Top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Acta Math Hungarica》、《Topology proceedings》、《Filomat》、《Houston Journal of Mathematics》、《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五、人才培养2004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开始指导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至今指导学术型研究生共11人,其中毕业10人、在读1人(有2人为第二导师,第一导师均为外聘国外教授);2012年开始指导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型研究生12人,其中毕业10人、在读2人.
李进金,1960年6月生,福建泉州人, 1988年6月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分配在华侨大学仰恩学院任教,1989年6月至今在漳州师范学院任教,1991年晋升讲师,199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8月至2000年6月在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进苏州大学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8月任漳州师范学院院长助理,党委委员, 2000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2001年入选福建省 “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002年6月博士后期满出站,2002年8月任漳州师范学院副院长,2002年11月进汕头大学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并被聘为兼职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4年11月博士后期满出站,2002年被聘为广西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指导2位研究生毕业,2005年6月被聘为汕头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指导1名博士研究生,2005年当选为福建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007年任漳州师范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当选为福建省生物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漳州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10年5月11日任漳州师范学院院长。已在高校从教20年,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拓扑学》、《解析几何》、《高等几何》、《高等数学》、《度量化理论》、《格上拓扑学》、《粗糙集理论及其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 对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发挥了重大作用,2005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获福建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对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带领队伍从事拓扑学与不确定性理论的研究,课题涉及拓扑空间论、粗糙集理论、数据挖掘、不确定性决策等领域。已在《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Acta Mathematics Hungarica》、《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Indian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Ind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3篇, 其中有18篇被SCI或EI等国际权威检索刊物检索,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和俄罗斯《数学文摘杂志》等报道65条次以上,至2006年论文被同行引用50篇次以上,受到国内外拓扑学名家的高度评价, 先后6次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6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林卫强,男,1966年生。1983.9-1987.7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7.9--至今在漳州师范学院从事数学教育学及代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其中,1999-2002年师从林亚南教授学习代数表示论,并获厦门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2.9-2005.7师从谭绍滨教授学习李代数,并获厦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2.10-2007.12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从郜云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3被聘为硕导2008.11被聘为教授。目前担任数学系基础数学教研室主任,负责省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及基础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获2008年厦门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2009-2010年漳州师范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先后参加第八到十二届全国李代数会议、及第九到十一届全国代数会议并作报告,担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李代数会议组织委员。作为主要合作者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福建省资助省属高校项目一项。入选福建省教育厅新世纪人才计划。目前正主持2012.01 - 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李环面和Krichever-Novikov代数的表示理论。先后开设本科课程:近世代数、高等代数、高代选讲、高等数学、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育学;研究生课程:代数学、同调代数、交换代数、复半单李代数、Kac-Moody代数导引、李超代数、表示理论。主要研究无穷维李代数的结构和表示理论,尤其是高维仿射李代数及与之相关的坐标代数和导子李代数,特别是量子环面李代数。已在《Journal of Algebra》,《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Pacif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Journal of Algebras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林致远,1993年7月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专业,获教育学士学位,之后赴福建莆田四中任教二年;1998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商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先后受聘为厦门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林致远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财政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主持或作为主要合作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文科一般项目1项以及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投资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编著与教材多部。曾获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与李文溥、龚敏、郭晔共同获得)、第四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多个科研奖项。近年来,林致远教授积极参与海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除担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硕士项目主任外,还先后对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外著名院校进行考察访问。2008年3-7月,林致远教授应邀为德国玛格德堡大学经济管理系学生讲授《中国经济》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专题》等课程。关于国内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现状,林致远指出,我们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对数学用的太多、强调的太多,而是强调的太少、使用的不好。在目前的国内学界中,滥用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情况比比皆是。“为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更多地在数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更深地去体会经济学的精微思想,并提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林致远说,自己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试图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工具,建立适合中国经济现实的宏观经济模型。除了教学和科研,林致远教授还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谈到每天坚持的篮球或游泳运动,不禁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位充分享受生活乐趣、不断体验点滴快乐的人。他享受着安宁、谦逊和喜悦,同时不乏认真、慎重和严谨。一路走来,他显得从容不迫。“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许人如其名,这就是林致远教授,一个永远在走向更高更远,永远在安步前行中追寻新目标的经济学者。
何绍福,副教授,((1974-),男,福建三明人,现任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生态学研究。现任三明学院海峡动漫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三明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出版合著两部,近三年共主持省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科技项目、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近二十项。2012年9月29日下午,省委教育工委副巡视员、组织部部长马玉良到漳州师范学院宣布中共福建省委关于何绍福同志任中共漳州师范学院委员会委员、漳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的决定。 何绍福同志原为三明学院动漫学院院长,在今年3月全省公开选拔厅级干部中表现优秀,脱颖而出。 受校党委委托,党委委员、副校长江芳俊以及组织部负责人送何绍福同志到漳州师范学院赴任。
李顺兴,1971年5月出生,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教授、闽南师大福建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  、兼职教授。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和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近海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学习经历1. 1989.09-1993.08 漳州师范学院(今闽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学士;2. 1993.09-1995.08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硕士;3. 2000.09-2003.05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博士;4. 2003.08-2009.10厦门大学,近海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工作经历2005年元月以来,担任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系主任,2007年兼任分析科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化学特色专业带头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主持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首批省示范实验中心主任、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2012年开始担任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2017年10月任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环境化学、海洋化学、分析化学研究研究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对中国联合资助项目”等科技开发项目25项;承担科研和科技开发项目共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3项,参与完成3项);注重产学研一体化,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对中国联合资助项目——漳州城市固体垃圾及废水管理改革的能力建设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现代测试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群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漳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相关成果成为福建省政府环境保护决策,成为污水处理新工艺、特色中药提取新技术。发明专利1、表面改性纳米TiO2微粒制造方法、用途和降解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方法(200910112737.1),设计人:李顺兴、黄泱、郑凤英 2、药物中可被人体吸收的微量元素含量的模拟检测方法(200910112738.6),设计人:李顺兴、郑凤英 3、联合应用全仿生消化技术和细胞膜仿生固相萃取技术的中药提取方法(200910112736.7),设计人:李顺兴、郑凤英 参编著作1、《环境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年2、《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年3、《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获奖记录2004年,获武汉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6年,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入选第六届漳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漳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2007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2008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工程人选”;2009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2010年荣获“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入选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吴彬镪,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闽南师范大学委员会书记。吴彬镪历任福州大学团委书记;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图书馆、成教院、高职院党总支书记;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等职务;福州大学第四届、第五届党委委员,曾兼任福建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常委,福建省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闽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副书记   。2017年10月16日上午,闽南师范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校领导班子任免的决定,省委经研究决定,吴彬镪同志任中共闽南师范大学委员会书记。
陈兴明,男,福建屏南人,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闽江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曾先后任福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任校机关第二党总支书记)、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发展规划与“211工程”办公室主任,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2020年4月,任闽江学院副院长。
傅高升,男,1965年2月出生,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现任闽江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 现任闽江学院副院长。1984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3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3月获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系主任,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11年12月,任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19年09月,任闽江学院副院长。社会兼职1.中国铸造学会理事;2.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专业委员会委员;3.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4.福建省铸造学会理事长;5.福建省铸造行业协会副理事长;6.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7.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8.福建省模具技术工程学会常务理事;9.福建省港口协会常务理事;10.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11.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China Foundry》,《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铸造》杂志编委。研究方向傅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有色合金熔体处理及其强韧化、材料变形力学行为、材料成型技术等。科研项目:1.主持完成20余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教育厅等省级科技项目和企业委托开发课题等,主要研究成果经省级鉴定属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2.负责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交通厅、福建省产学研项目和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多项省级课题。3.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规划课题、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专项课题等多项研究。获奖记录1.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获福建省发明金奖和银奖;3.获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获福建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3年);5.获福建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6年);6.获福建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8年);7.获第七届(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福士科”杯优秀论文银奖;8.获第八届(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福士科”杯优秀论文银奖;9.获第十届(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福士科”杯优秀论文金奖;10.2000年被评为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11.2008年被评为第四届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2.2009年4月获第六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3.2009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4.作为团队带头人的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李新贤,男,汉族,福建仙游人,1965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曾任福建永泰县县长。现任福建省闽江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曾任福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科员、副科长;福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科长、处长;福州市政府办公厅计划体改处处长;福州市琅岐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福州市晋安区政府副区长、区委常委、副区长;福州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福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厅主任;2011年6月任中共福建省永泰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县长;2011年12月任中共福建省永泰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2011年12月——2016年02月,福建永泰县县长;2016年02月——至今,福建省闽江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刘元芳,女,1963年2月出生,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现任闽江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福建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2013年7月起任现职。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重点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福建省工程造价特色专业”负责人,福建工程学院“工程造价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讲课程主讲《土建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装饰定额与预算》、《建设项目的价格理论与采购》等课程。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造价、企业管理等。
王宗华:现任闽江学院院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任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海外学院院长;2009年6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兼任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第十一届省政协常委、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刊物《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副主编,曾在国际水稻研究所担任项目科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和密执根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与工作简历:1982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12月在职申请获得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12月获福建农业大学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10月在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任教;1982年11月至1993年10月在西藏农牧科学研究院工作;1993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福建农林大学工作,历任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海外学院院长,2009年6月至2017年1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期间,1998年2月至1999年4月在国际水稻研究所担任项目科学家,1999年5月至2002年9月先后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密执根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至7月在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和2014年5月至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高级访问学者。2017年2月至今任闽江学院院长。承担课程:现代微生物学,现代植物病理学进展研究领域:分子植物病理学、真菌遗传学、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在研课题:1、南方双季稻区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持,2016-2020;2、基于闽台稻瘟病菌群体演化特点探讨水稻持久抗瘟生态防控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主持,2014-2017;3、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害控制的基础研究,科技部973项目,主持,2013-2017;4、小GTP酶Rac1介导的稻瘟病菌产孢过程的分子机理及其演化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2011-20145、稻瘟病菌与禾谷镰刀菌中产孢转录因子Htf1的靶标基因的筛选和功能分析,教育部博士点优先发展计划项目,主持,2012-20146、稻瘟病菌MgRho3与假定酪蛋白激酶互作机制及其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2009.1-2011代表性论文:Jisheng Chen, Wu Zheng, Shiqin Zheng, Dongmei Zhang, Weijian Sang, Xiao Chen, Guang Li, Guodong Lu, Zonghua Wang*. Rac1 is required for pathogenicity and Chm1-dependent conidiogenesis in rice fungal pathogen Magnaporthe grisea[J]. PLoS Pathogens, 2008,4(11): e1000202. doi:10.1371/journal.ppat.1000202.Xiaofeng Chen, Daniel J Ebbole, Zonghua Wang*.The exocyst complex: delivery hub for morphogenesis and pathogenesis in filamentous fungi[J]. Curr Opin Plant Biol., 2015,28: 48-54.Wenhui Zheng, Jie Zhou, Yunlong He, Qiurong Xie , Ahai Chen , Huawei Zheng, Lei Shi, Xu Zhao , Chengkang Zhang , Qingping Huang, Kunhai Fang, Guodong Lu, Daniel J Ebbole, Guangpu Li, Naweed Naqvi*, Zonghua Wang*.Retromer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y-Dependent Plant Infection by the Rice Blast Fungus[J]. PLoS Genet. 2015,11(12):e1005704.Wenhui Zheng, Huawei Zheng, Xu Zhao, Ying Zhang, Qiurong Xie, Xiaolian Lin, Ahai Chen, Wenying Yu, Guodong Lu, Won-Bo Shim, Jie Zhou* , Zonghua Wang*. Retrograde trafficking from the endosome to the trans‐Golgi network mediated by the retromer is required for fungal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icity in Fusarium graminearum[J]. New Phytologist,2016,210(4): 1327-1343.Huawei Zheng, Wenhui Zheng, Congxian Wu , Jie Yang, Yang Xi , Qiurong Xie , Xu Zhao, Xiaolong Deng, Guodong Lu, Guangpu Li, Daniel J Ebbole, Jie Zhou*, Zonghua Wang*. Rab GTPases are essential for membrane trafficking-dependent growth and pathogenicity in Fusarium graminearum[J]. Environ Microbiol. 2015, 17(11), 4580–4599.Qiurong Xie, Ahai Chen, Wenhui Zheng, Huaijian Xu, Wenjie Shang, Huawei Zheng, Dongmei Zhang, Jie Zhou, Guodong Lu, Guangpu Li*,Zonghua Wang*.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0 is essential for fungal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icity in Fusarium graminearum[J]. Environ Microbiol. 2016, 18(11): 3742-3757.Zhenhui Zhong, Justice Norvienyeku, Meilian Chen, Jiandong Bao, Lianyu Lin,Liqiong Chen, Yahong Lin, Xiaoxian Wu, Zena Cai, Qi Zhang, Xiaoye Lin,Yonghe Hong, Jun Huang, Linghong Xu, Honghong Zhang, Long Chen, Wei Tang, Huakun Zheng, Xiaofeng Chen, Yanli Wang, Bi Lian, Liangsheng Zhang, Haibao Tang,Guodong Lu, Daniel J. Ebbole, Baohua Wang*, Zonghua Wang*. Directional Selection from Host Plants Is a Major Force Driving Host Specificity in Magnaporthe Species[J]. Scientific reports,2016.Huakun Zheng, Simiao Chen, Xiaofeng Chen, Shuyan Liu, Xie Dang , Chengdong Yang , Martha C. Giraldo , Ely Oliveira-Garcia , Jie Zhou*, Zonghua Wang*, Barbara Valent*. The Small GTPase MoSec4 Is Involved in Vegetative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icity by Regulating the Extracellular Protein Secretion in Magnaporthe oryzae[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6.Chengkang Zhang , Jianqiang Wang ,Hong Tao, Xie Dang , Yang Wang , Miaoping Chen , Zhenzhen Zhai , Wenying Yu,Liping Xu , Won-Bo Shim, Guodong Lu* , ZonghuaWang *.FvBck1, a component of cell wall integrity MAP kinase pathway, is required for virulence and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in sugarcane Pokkah Boeng pathogen. Front. Microbiol. 2015,6:1096.获奖情况:1、重要作物病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变异机制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奖(2015)2、基于新型基因工程单链抗体的真菌毒素及病原微生物检测,福建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3、西藏麦类作物条锈病综合防治研究,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4、西藏农业病虫草害及天敌资源调查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0)
叶世满,男,1965年8月出生,福建省周宁县人,中共党员,1987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闽江学院党委书记。曾任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秘书、学校办公室秘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等职。曾任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2012年11月任厦门大学副校长。 2020年5月兼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党委书记 。2021年2月任闽江学院党委书记。中共厦门大学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21年2月3日,闽江学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学校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决定。叶世满任闽江学院党委书记。
吴仁华 博士,教授吴仁华,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曾任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厅党组成员,现任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童昕  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昕,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侨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福建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徐子青 博士,高级统计师徐子青,女,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高级统计师。曾任省委政策研究室信息咨询处处长、省委宣传部干部处处长等职,现任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国买 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国买,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龙岩学院副院长,现任福建工程学院副院长。
名师名家
EXPERT
推荐机构/高校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干部培训网声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重庆卓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2578号 渝ICP备18010001号-5 网站地图 XML地图

干训热线
400-0815-589